close

LINE@ 這次改版從訊息無限量使用變成訊息量計價
喚醒了很多潛在店家
但是他們即將以較高成本的經營使用LINE@,除非都不推播訊息給客人
也有可能造成很多店家就改變使用方式,純以客服為主?
讓我們繼續看下去,又或許官方策略會改變?

這陣子與蠻多客戶討論後,幾個有趣的議題,當然無法代表全體市場的心聲
如果就以「分眾推播」+「自訂義標籤」兩個方式進行

將「常私訊」「不常私訊」「疑似同行」去做的區別
可以將群發訊息量的成本做控管
畢竟帳號內的10000個粉絲,並不是人人都樂見廣告訊息 (但為何不封鎖呢?)
不過,這個區分方式有一個實務上的邏輯
這個以前做廣告的是類似的情況
「這個客人看到廣告,不會買,請問下一次廣告該不該讓他看到?」
「如果區分的出來後,潛在客戶該如何宣傳進而銷售?就因為訊息成本所以不開發潛在客戶了嗎」
 
意思是
1.如果預算在無上限的情況下,理應要陌生開發潛在客戶
2.做精準的客戶

這兩個其實很像,但消費的決策不光「只是在LINE上吧?」
參考文章轉自於:數位時代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51526/-five-steps-to-gain-insight-into-the-consumer-journey-and-build-brand-loyalty
 
扣除掉為了滿足購買慾的客人,通常是為了需求性而買
1.上網/出門 購物的目的
2.我有多少時間在購物上
3.我的預算
4.如何找到CP值的商品(比較)
5.商品試用?(以免售後品質、觀感落差)
這些前輩的路,我們做了多少?做錯了多少?少做了什麼?
跑下來的感覺是
不要只有跟進流行的方式,卻忘了本質該做好的事情
 
一個小小疑惑點
買東西的經驗大家都有,奧客殺價的經驗都有
如果你沒賣過東西,你要怎麼說服客人買你的東西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知識科技 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