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23.jpg

我一直也是是對制度跟制式的約束感到反感
但愈來愈覺得,你愈是反骨,碰壁的機率愈高
尤其是一件事情讓我耿耿於懷
之前有句話常說「一天24小時,如果扣掉睡覺8小時,有三分之一在工作」
就是如何忙有價值的事情 
平常習以為常的工作,藏了很多無謂的事情
加上公司興櫃、品牌推廣
我們面對的是客戶還是客人呢?
這次挑的是零售業的品牌,故意不選AI、網路相關的
這問題就跟前輩學習面對消費者成功的方式 - 無印良品
它也是面臨巨大的失敗又浴火重生
但連年虧損的情況下,是我,我也會先進行成本控制
但無印良品卻是從產品內容與公司制度下手
講是這講,但我覺得應該還是有控制成本的啦!哈
 
「重新檢視所有工作」=「產業進攻評比(贏率)」
「各組資訊公開透明」(看樣子,公佈欄應該就是了,但不是人人都有去熟悉了解)
「風險管理指導手冊」(我個人只有把可預期的風險降低,無法複製)
「各種工作,文字標準化」  (無印良品是文字化,但我個人覺得圖示比較好理解)
「體現客訴是寶」 「不要過於迎合顧客」(顧客意見重要,但先確認公司理念)
「光店長有衛生管理、防災管理… 八種專業資格。」(很好,我只有丙級電工證照,還跟現在產業無關)
 
整本書,其實都在強調一個SOP (書中稱為指導手冊)
可以隨時更新內容,在各部門內傳達了解
指導手冊是是編製完成就結束了,更重要的是經常更新,與工作現況保持同步。
手冊是由全體員工一起編製,才能一起找出最完美的工作方式
適用於各店(公司),一致性的問題排除與努力的目標方向
有了工作標準,第一線的員工就能自行判斷許多事情
同時因第一線員工們將他們的經驗與智慧分享給全體員工,不管對錯都分享
而且「不需過度依賴主管傳授工作祕訣」
 
有個奇特的點,而且人人都知道的方式,像是寫問卷這樣
無印良品在某一年收到二萬多條來自第一線員工的意見,他們最終採用了443條建議,編寫入指導手冊
從工作現場發掘的改善方式,正式成為工作標準
總公司指示,直接編寫 ->無法活用於現場環境
店員向總公司提案 ->不符成本效益,最終打槍
店員提案->區經理篩選->總公司評估
公司產品的延伸性功能,能否讓第一線的主管參與呢?好的項目被打槍都不知道
因為是「使用者」的需求
愈是讓使用者、員工們提出改善方案
能讓員工們培養自行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
 
不動活動用顧客的意見->無法進行下一步->顧客流失
反之
蒐集顧客意見->反映到商品開發->顧客積極參與,提供更多意見
(懶骨頭沙發,就是客人反映房間很小,擺不下大沙發,往後每年10萬件暢銷商品)
「不要過於迎合顧客」(顧客意見重要,但先確認公司理念) 
 
連讀了兩本書,都有提到一樣的情況
「如果主管都把工作攬到身上,替部屬下很多決定,也很難讓部屬有獨立思考與成長的空間」
對了,這筆書連方式都圖示了,覺得很不錯
因為我超討厭一堆字,還容易理解錯誤
推薦給大家
「圖解。無印良品成功90%靠制度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知識科技 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